
陽光書院 2023 第十一期
陽光兔業自我學習系列
陽光書院 2023 第十一期
<總第五十九期>
2023年6月25日
如何正確處理人際關系
01 為什么人與人之間如此密不可分
人際交往是社會學將人際關系定義為人們在生產或生活過程中所建立的一種社會關系。心理學上將人際關系定義為人與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聯系。
英國詩人約翰多恩在《沒有一座孤島中》所說:“誰都不是一座島嶼,自成一體。”人際交往問題是大學生最常見的問題,也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僅會讓我們在學習與生活中更加游刃有余,也更利于我們的心理健康。
02 常見的人際交往問題
交往范圍較小
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網絡交流占據了人們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正如很多年輕人在網絡上交友時幽默風趣,大大方方,但在生活中卻怯于和陌生人交流,不敢表達。如今詼諧幽默的表情包成了表達情緒最便捷的方式,網絡成為我們現實濃縮的投影。很多人一昧地沉溺于網絡交流帶來的新鮮感,卻在面對面交流中感到無力。這種偏差心理會讓人更加依賴于網絡,現實生活中的實踐交流能力隨之下降,朋友圈被局限于小小的一方手機里。
固化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主要是指人們對某個事物或物體形成的一種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這種觀看法推而廣之,認為這個事物或者整體都具有該特征,而忽視個體差異。就和大家似乎默認湖南人都很能吃辣,北方人的外表都很粗獷同理。在人際交往中,這一定程度上會簡化我們的認知過程,更快了解對方,但也會造成先入為主,導致認知的局限性,無法進一步深入。
社交焦慮
再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社交焦慮了,相信不少大學生都應該感同身受過。社交焦慮主要體現在害怕社交場合,缺乏自信,害怕拒絕等方面。有這樣焦慮情緒的人,可能會在社交場合中感到無所適從,尷尬又緊張,尤其是在人多,或者有陌生人的環境下。通常表現為說話做事吞吞吐吐,瞻前顧后,害怕自己被反駁,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情緒。這些都會使我們人際交往的體驗度和舒適度下降。
03 如何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
1 給人留下好的初印象
初次見面,良好的初次印象往往會帶來意料之外的收獲,心理學上稱之為首因效應。首因效應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應、優先效應或第一印象效應,指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對今后交往關系的影響。
雖然第一印象并非總是正確的,但卻是最鮮明、最牢固的,并且決定著以后雙方交往的進程。如初次見面時,整齊的著裝,大方的舉止,真誠的態度以及恰到好處的微笑都會讓人留下好的印象,迅速拉近彼此的距離,也有利于之后的進一步交流與發展。
2 學會正確衡量別人的心理
我是一個不愛吃香菜的人,每當提及,我都會言辭激烈地表示,怎么會有人可以接受香菜的味道。在無形中,我給人打上了標簽。這是一種投射效應。
當別人的行為與自己不同時,我們可能習慣性地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認為別人的行為違反了自己所認為的“常規”。我們應該做的是推己及人、客觀待人,盡量避免以自己的標準去判斷他人,這樣才更有利于維持長久、健康的人際關系。
3 保持適當的距離感
分享欲往往被當作感情的證明,似乎朋友之間就應該坦誠,沒有秘密,但人際交往中,永遠不要忘記基本的界限感。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任何事物都存在獨自的個性,而事物的共性會存在個性之中。如果說友誼中的共性是連接彼此感情的潤滑劑,那么個性和距離感則是保持關系穩定的加固劑。分享欲和距離感都應把握一個適當的度,不要一昧的自我輸出或者排斥他人接近。這也就是為什么說“距離產生美”了。